350vip葡京新集团首页-官网

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历史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扩大会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讨会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4-03-23 22:03 阅读量:



3月20日,历史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扩大会,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开研讨。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吕学明主持会议,院长朱浒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历史学院党委委员、历史学院各教研室教师代表、国学院教授孙闻博参与研讨。各教工党支部及学生党支部代表参加学习。



朱浒发言



朱浒院长作主旨发言,向参会人员传达学校会议精神以及与学院学科发展规划相关的八项工作部署。

一是学科建设要有总体思路。应沿着近期-中期-远期规划的脉络,按照学校面向2037建校百年建设一流学院以及一流学科的要求展开工作。学院致力于将中国史保持在一流学科的行列之内,要把中国史建设成为学科方向均衡、重点突出、既能继承优良传统又有发展创新的一流学科,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学人,要诞生出具有国际一流创见的成果,要培养一批能在党政高校任职的高水平人才,要建设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在此之外,学院还要在350vip葡京新集团首页规模基本稳定、学科基本布局完整的情况下,集中加强原有的学科优势,在像秦汉、唐宋史、清史、民国史这些研究领域,打造业界领先的教研团队,推出具有重大影响的代表性成果。

二是学科要进行充分的人才规划。在学科内部优化的目标引领下,学院应借助学校面向建校百年进行学科规划的机会取得突破,依托吴玉章人才计划等项目扶植学科人才成长,对有发展潜质的人才进行长期稳定的支持,打造优势科研团队,吸收海内外优秀人才。

三是要对重点领域的重大项目进行战略规划。学院在强调清史研究的同时,也应扩大其他学科的比较优势,立足打破三级学科界限,着眼于学科重大问题,以开展全球视野下的清史与民国史研究、欧亚视野下的中古文明的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研究这四大方向作为总体思路。

四是要推进创新基地、科研基地的建设。清史研究所围绕新修清史展开的理论总结与经验可以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撑,历史学科的发展也应借助于学校中华文明研究院这一资源共享平台与其他学科进行合作。

五是要进行学生参与科研的相关规划。在本科教育方面,尽早进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发挥跨学科与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的优势,在学科交融中探索新的课堂培养体系。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学院应提升培养质量,加强全过程管理,积极开展青年学者论坛、绎思史学论坛等品牌活动,展现培养成果,并进一步优化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机制,推动学生成长。

六是要开展多维空间培养的规划。学院应与基地齐头并进,在实践教学中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新路,积极参与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战略,为京津冀文化保护做出贡献,为北京打造博物馆之城提供智力支持。

七是要推进数据实验室的建设。在数字人文的技术支持下,清史在数据库建设方面有一定进展,今后应进一步开展数据库开发与共享、数据开放与史学研究,将新时代技术应用于培养新一代的史学工作者。

八是要进一步接纳世界学者与国际学生。适当与国际知名机构的合作,为师生提供项目申请、发表论文等机会,扩大国际影响力,并依托中华文明研究院的学科资源,建设国际交流平台,争取实现对海外汉学研究的反哺。

与会委员及专家学者董建中、郭双林、黄兴涛、姜萌、李梅田、刘文鹏、孙闻博、孙喆、王大庆、张林虎、白洁依次发言,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开研讨。

董建中发言



董建中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行了学理上的分析,结合自己的专业,具体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谈起,指出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中国古代天下观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又比较了晚清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今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法的异同。董建中认为,要充分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特别要注意立足于现实,着眼于面临的问题,切实加强文化建设。


郭双林发言


郭双林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对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应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号脉,追寻是什么力量、什么心理状态、什么价值观念、什么思维方式使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能够在灾难面前生存下来,不断适应变化的同时还能持续进行创造。只有先从显性方面发掘出影响民族蔓延再生能力的因素,才能在进一步分析中挖掘出隐性因素,进而更好地构建自己的民族文化,推进现代化建设。


黄兴涛发言



黄兴涛指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和创新发展是百年来的重要课题,尽管提出的方案不同,自觉的程度有别。真正高明的见解还是在保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纳并超越西方文明。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文化心态的问题。理性健康的文化心态特别重要。当今时代有了自信的条件,应该调整好心态,努力将传统与现代创造性结合,自觉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姜萌发言



姜萌首先回顾了两创提出的背景,分析了两创三个自信的逻辑关系,其次结合对公共史学的研究,指出十年来两创已经深刻影响了中国公共文化产品(如影视节目)的生产和供给,取得了显著成绩。最后他指出,两创的关键在创新性发展,我们作为历史文化研究者,应该认真继承一百多年来学术研究的成果,以第二个结合为指导,为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李梅田发言


李梅田表示,要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围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他表示,系统性保护可以从多学科交叉进行研究、多技术运用开展发掘以及多维度转化成果切入,建立长效的文物保护机制。有关合理利用,可以通过文物资源的开发共享、公众考古教育的方式合理有效地利用文物资源。此外,在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同时,加强对文物的研究和阐释,发挥文物资源优势,通过文物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刘文鹏发言



刘文鹏结合专业,从个人角度出发分享了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可行方式。一是立足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二是准确判断传统文化的性质和价值,学会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特征;三是切实做好多方的创新协调工作,汇集多方力量;四是注重系统性和品牌性,充分发挥历史学学科特长,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思路,在通史编纂、教材编写方面下功夫,产出更有价值和影响力的史学成果。


孙闻博发言



孙闻博从秦代统一对中国的政治影响出发,对中华文化特质的渊源展开了讨论。孙老师从统一观念的历史角度出发,首先探讨了周代基于文化、理念层面的大一统与秦汉基于并天下事实层面的大一统的区别,然后结合历史文献与考古材料对秦代以来行政制度的实践操作进行了探讨,最后从政治文化角度出发对秦代以降简牍文书、数字管理、功劳制度的变革进行了梳理,总结了秦统一对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深远政治影响,指出对秦代统一影响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本的特质、特征。


孙喆发言



孙喆指出,近代早期中国走向从器物到思想观念文明的学习过程,九一八事变后十教授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着重强调中国文化本位建设。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后,我们再次大力提出要倡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两次转变的时代背景完全不同,但意味着历史的关键时刻再度来临,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要求我们弘扬优秀中华文化,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为此,我们需要在学术态度上更加求真务实;在育人工程上要重视教材编写;在国际合作上要在交流中争取话语权。


王大庆发言



王大庆指出,学院学科发展的融通规划有助于打破现今世界史学科的外国史局限,能够推进我院三个一级学科交融互通,促进我们更好理解中华文明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同时,正如林尚立校长的寄语所言,世界史学科发展需要以中国眼光展开世界史研究,唯有将中国史放置于世界史体系之中,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华文明自身的特点。因此,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问题上,世界史专业大有可为,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如加强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外历史比较等研究。这就需要加大世界史学科建设力度,增进合作效能,进一步引进中青年学术人才,完善教师队伍结构,保障世界史学科能够得到长远发展。


张林虎发言



张林虎以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为关键词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博物馆是重要的收藏机构,同时也是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公共文化机构,一次博物馆之旅,就相当于穿梭一次历史长河;参观每件历史文物,都意味着开启了一个与文明对话的时空,博物馆帮助人们从最接近的历史之地出发,触摸历史发展的脉搏,聆听了不起的中国故事。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公众教育,博物馆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充分借助博物馆的职能,建构中华历史、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此外,张林虎以《成为黄种人》为例,介绍西方社会对东亚人群进行描述和理解的观念史的变迁。对于种族思维的反思和批判,仍然是我们常识教育中的空白点,为此教师们作为知识生产和转化的群体,有责任和义务传播科学理念,正确理解人类生物多样性与社会-文化建构


白洁发言



白洁从五方面讨论了如何打造有人大史院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第一,需要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把好新生入学季、毕业季教育首尾关,以思政课、形势与政策课、党校团校、班级党团日活动、理论中心组学习等教育活动为主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其中。第二,需要融入专业课教学,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将特色课程思政项目打造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的生产力。第三,推进理论研究与学理阐释,进一步树立师生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主动意识,加强教材编写、文章发表等研究成果的展现,打造人大史院新品牌。第四,通过校园文化载体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果,指导各个学生团体展开文化活动,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与特色。第五,发挥好社会实践渠道,通过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大国边疆”“人大使者家乡行等品牌实践项目,结合实践主题与当地文化特色,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中更好体现史院特色。


吕学明发言



吕学明总结发言,他首先感谢了各位党委委员、教研室代表以及各党支部代表参与此次学习研讨活动,认为这次活动对于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全国两会精神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内涵具有重要意义。而后他表示,未来将在学校的建设规划和整体部署下,继续推动学院发展建设,总体目标是将历史学院各专业做得更强、更均衡。此外,还要依托学校吴玉章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在课程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坚定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


会前,学院领导班子及与会人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全国两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话题的讲话精神。未来,历史学院党委将继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切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努力为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史院力量。


Baidu
sogou